電子煙資訊

「別只怪孩子!臺灣電子煙青少年議題,家庭角色成關鍵」
「別只怪孩子!電子煙青少年議題,家庭角色成關鍵」 【記者黃芝瑜/台北報導】 近年來台灣青少年吸食電子煙的新聞屢屢登上媒體版面,引發社會關注。教育部2024年最新調查指出,國高中生曾使用電子煙比例達8.3%,其中國中男生使用率已突破10%大關。 但在一味譴責青少年「誤入歧途」的同時,越來越多教育與家庭專家呼籲:父母的態度與資訊落差,才是真正需要補的課。 🎓電子煙不是「新型毒品」,但也不是無害玩具 「很多家長把電子煙妖魔化,卻又對產品一無所知,這種認知反而讓親子溝通更困難。」台北市立某高中輔導老師王敬元指出,若僅以「禁止」或「嚇阻」方式處理,反而讓孩子更抗拒對話。 事實上,多數青少年初次接觸電子煙的動機並非成癮,而是來自好奇心、同儕影響或社群文化渲染。台灣兒少心理研究中心指出,68%的青少年使用者表示是因「好玩」或「味道吸引」而嘗試,僅13%表示是為了替代傳統香菸。 在這樣的脈絡下,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視。 👨👩👧👦家庭信任感 vs. 言語審判 15歲的高一學生阿豪(化名)坦承曾偷抽朋友的電子煙,但他也提到:「我不敢讓爸媽知道,他們一定會罵死我,說我變壞了。」 心理師林芷涵指出:「這其實是很多青少年內心的真實狀態。他們不是壞,而是缺乏可以討論的安全空間。」 相反地,有家長選擇「理解不等於放縱」的方式處理。新竹的林先生是一位國中生父親,發現孩子抽電子煙後,沒有立刻責備,而是先上網查資料、找諮詢專線,再與孩子進行三次深談。 「我不會贊同他吸,但我讓他知道我不會丟下他,這件事我們可以一起面對。」 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成功讓孩子停止使用,也提升了父子的關係親密度。 📚需要的是知識,不只是恐嚇 教育部與各縣市衛生局陸續推出「拒菸防毒校園宣導」時,也逐步將重點從「恐嚇式教育」轉向「事實教育」。 例如,2024年新北市在部分中學試辦「電子煙正確認識課程」,由專業人士介紹尼古丁對大腦發展的影響、合法與非法電子煙差異、以及網路購買陷阱。 初步成效顯示:受過課程學生中,有72%表示會更謹慎看待電子煙,不會輕易嘗試或轉介朋友。 📌結語:青少年的世界,我們真的懂嗎? 電子煙作為新興產品,其爭議性與討論熱度仍居高不下。但面對青少年使用問題,最該反思的不是「產品本身」,而是我們是否給了孩子正確資訊與足夠信任。 「責罵很容易,理解很困難。」或許改變,就從願意多問一句:「你為什麼會想試?」開始。
「別只怪孩子!臺灣電子煙青少年議題,家庭角色成關鍵」
「別只怪孩子!電子煙青少年議題,家庭角色成關鍵」 【記者黃芝瑜/台北報導】 近年來台灣青少年吸食電子煙的新聞屢屢登上媒體版面,引發社會關注。教育部2024年最新調查指出,國高中生曾使用電子煙比例達8.3%,其中國中男生使用率已突破10%大關。 但在一味譴責青少年「誤入歧途」的同時,越來越多教育與家庭專家呼籲:父母的態度與資訊落差,才是真正需要補的課。 🎓電子煙不是「新型毒品」,但也不是無害玩具 「很多家長把電子煙妖魔化,卻又對產品一無所知,這種認知反而讓親子溝通更困難。」台北市立某高中輔導老師王敬元指出,若僅以「禁止」或「嚇阻」方式處理,反而讓孩子更抗拒對話。 事實上,多數青少年初次接觸電子煙的動機並非成癮,而是來自好奇心、同儕影響或社群文化渲染。台灣兒少心理研究中心指出,68%的青少年使用者表示是因「好玩」或「味道吸引」而嘗試,僅13%表示是為了替代傳統香菸。 在這樣的脈絡下,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視。 👨👩👧👦家庭信任感 vs. 言語審判 15歲的高一學生阿豪(化名)坦承曾偷抽朋友的電子煙,但他也提到:「我不敢讓爸媽知道,他們一定會罵死我,說我變壞了。」 心理師林芷涵指出:「這其實是很多青少年內心的真實狀態。他們不是壞,而是缺乏可以討論的安全空間。」 相反地,有家長選擇「理解不等於放縱」的方式處理。新竹的林先生是一位國中生父親,發現孩子抽電子煙後,沒有立刻責備,而是先上網查資料、找諮詢專線,再與孩子進行三次深談。 「我不會贊同他吸,但我讓他知道我不會丟下他,這件事我們可以一起面對。」 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成功讓孩子停止使用,也提升了父子的關係親密度。 📚需要的是知識,不只是恐嚇 教育部與各縣市衛生局陸續推出「拒菸防毒校園宣導」時,也逐步將重點從「恐嚇式教育」轉向「事實教育」。 例如,2024年新北市在部分中學試辦「電子煙正確認識課程」,由專業人士介紹尼古丁對大腦發展的影響、合法與非法電子煙差異、以及網路購買陷阱。 初步成效顯示:受過課程學生中,有72%表示會更謹慎看待電子煙,不會輕易嘗試或轉介朋友。 📌結語:青少年的世界,我們真的懂嗎? 電子煙作為新興產品,其爭議性與討論熱度仍居高不下。但面對青少年使用問題,最該反思的不是「產品本身」,而是我們是否給了孩子正確資訊與足夠信任。 「責罵很容易,理解很困難。」或許改變,就從願意多問一句:「你為什麼會想試?」開始。

「從夜市小攤到蝦皮熱銷榜!電子煙在台灣正悄悄重塑銷售通路」
「從夜市小攤到蝦皮熱銷榜!電子煙在台灣正悄悄重塑銷售通路」 【記者林思萱/台中報導】 你以為電子煙只能在煙酒專賣店才能買到?錯了。現在蝦皮上熱門關鍵詞「電子霧化器」、「無尼古丁香氣彈」的搜尋量,比2023年同期暴增3.2倍。 電子煙已從地下通路,走入消費主流,並在電商與社群平台找到新舞台。 根據《2025年台灣電子煙通路觀察報告》,台灣已有超過45%的消費者透過網路平台購買電子煙產品,其中蝦皮、LINE群組、Facebook社團為前三大來源。 💻「低調消費」與「社交匿名」:電商通路的兩大吸引力 28歲的阿澤是台中一名補習班老師,平常不菸不酒,但為了減壓開始接觸電子煙。「我不想讓家人或同事知道我有在抽,所以電商匿名買真的很方便。」 這類「低調消費者」正是電商平台成長的推手。他們不想被店家記得臉、也不願在店裡試抽,線上下單、宅配到府、簡訊通知自取,全程無接觸式購物,完美避開社會眼光。 📦電商平台統計:口味與包裝為銷售關鍵 根據蝦皮2024年Q4內部銷售數據分析,最熱銷前三口味為:白桃冰、荔枝冰與葡萄氣泡,皆屬清爽果味型。 另外,「迷你型設備」(如一次性拋棄式電子煙)銷量高達整體銷售的58%,顯示年輕族群偏好攜帶簡便的霧化器。 再者,具有「極簡風」、「透明設計」、「霧面磨砂」包裝的產品,點閱率與轉換率平均高出傳統設計38%。 這說明了:賣得動的電子煙,不只是味道香,更要「長得漂亮」。 🏪實體店轉型:夜市老闆也進軍網路 面對網路銷售大潮,傳統實體電子煙店也不再守株待兔。台中逢甲夜市的「一口雲煙」老闆楊先生,去年轉型開設蝦皮賣場與LINE客服帳號,月營業額反而成長近1.7倍。 「以前我靠回頭客,現在靠廣告+評價。有時一個新品一上架,一晚可以出貨100支。」他坦言,現在店裡就像展示間,真正下單幾乎都靠網路。 ⚠風險與管理:平台責任仍需強化 不過電商崛起也帶來隱憂。目前蝦皮平台對電子煙販售有「年齡聲明」與「非尼古丁聲明」機制,但缺乏實質驗證。 專家呼籲:「平台應主動審查商品標示、建立購買年齡認證機制,甚至引進『實名制電子煙銷售系統』,否則青少年濫用風險無從控管。」 目前已有三個市議員聯署要求電商平台加強電子煙商品上架審核,未來是否能建構更完善的數位監管體系,值得關注。 🔚結語 電子煙的市場通路,已從傳統店面轉向手機螢幕與社群網絡。這場數位浪潮,不只是銷售行為的變化,更反映出現代人對菸品、隱私與自由選擇的全新態度。平台、品牌與監管者,誰先看懂這股變局,誰就能贏得新世代消費者。
「從夜市小攤到蝦皮熱銷榜!電子煙在台灣正悄悄重塑銷售通路」
「從夜市小攤到蝦皮熱銷榜!電子煙在台灣正悄悄重塑銷售通路」 【記者林思萱/台中報導】 你以為電子煙只能在煙酒專賣店才能買到?錯了。現在蝦皮上熱門關鍵詞「電子霧化器」、「無尼古丁香氣彈」的搜尋量,比2023年同期暴增3.2倍。 電子煙已從地下通路,走入消費主流,並在電商與社群平台找到新舞台。 根據《2025年台灣電子煙通路觀察報告》,台灣已有超過45%的消費者透過網路平台購買電子煙產品,其中蝦皮、LINE群組、Facebook社團為前三大來源。 💻「低調消費」與「社交匿名」:電商通路的兩大吸引力 28歲的阿澤是台中一名補習班老師,平常不菸不酒,但為了減壓開始接觸電子煙。「我不想讓家人或同事知道我有在抽,所以電商匿名買真的很方便。」 這類「低調消費者」正是電商平台成長的推手。他們不想被店家記得臉、也不願在店裡試抽,線上下單、宅配到府、簡訊通知自取,全程無接觸式購物,完美避開社會眼光。 📦電商平台統計:口味與包裝為銷售關鍵 根據蝦皮2024年Q4內部銷售數據分析,最熱銷前三口味為:白桃冰、荔枝冰與葡萄氣泡,皆屬清爽果味型。 另外,「迷你型設備」(如一次性拋棄式電子煙)銷量高達整體銷售的58%,顯示年輕族群偏好攜帶簡便的霧化器。 再者,具有「極簡風」、「透明設計」、「霧面磨砂」包裝的產品,點閱率與轉換率平均高出傳統設計38%。 這說明了:賣得動的電子煙,不只是味道香,更要「長得漂亮」。 🏪實體店轉型:夜市老闆也進軍網路 面對網路銷售大潮,傳統實體電子煙店也不再守株待兔。台中逢甲夜市的「一口雲煙」老闆楊先生,去年轉型開設蝦皮賣場與LINE客服帳號,月營業額反而成長近1.7倍。 「以前我靠回頭客,現在靠廣告+評價。有時一個新品一上架,一晚可以出貨100支。」他坦言,現在店裡就像展示間,真正下單幾乎都靠網路。 ⚠風險與管理:平台責任仍需強化 不過電商崛起也帶來隱憂。目前蝦皮平台對電子煙販售有「年齡聲明」與「非尼古丁聲明」機制,但缺乏實質驗證。 專家呼籲:「平台應主動審查商品標示、建立購買年齡認證機制,甚至引進『實名制電子煙銷售系統』,否則青少年濫用風險無從控管。」 目前已有三個市議員聯署要求電商平台加強電子煙商品上架審核,未來是否能建構更完善的數位監管體系,值得關注。 🔚結語 電子煙的市場通路,已從傳統店面轉向手機螢幕與社群網絡。這場數位浪潮,不只是銷售行為的變化,更反映出現代人對菸品、隱私與自由選擇的全新態度。平台、品牌與監管者,誰先看懂這股變局,誰就能贏得新世代消費者。

「醫師也點頭?電子煙成為台灣戒菸門診的輔助選項之一」
「醫師也點頭?電子煙成為台灣戒菸門診的輔助選項之一」 【記者陳宥嘉/高雄報導】 「我從沒想過有一天能靠電子煙成功擺脫紙菸。」 這是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戒菸門診患者黃先生的親身經歷。他過去20年每天抽掉一包紙菸,嘗試過貼片、口含錠、意志力,但總是反彈,直到醫師建議他「不如試試低尼古丁的電子煙,至少先從減量開始。」 根據《2024台灣戒菸現況調查報告》,約有12.6%的門診醫師在特定案例中考慮建議患者以「低風險替代產品」作為過渡工具,其中電子煙是主要選項之一。這反映出醫療專業對「減害策略」的態度,正在逐步轉變。 🔬從「完全禁絕」轉向「減害管理」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林志豪指出,過去政府政策強調「完全禁絕」,但對長期吸菸的重度用戶來說,階段性減量更務實可行。 「研究顯示,若以紙菸平均焦油含量與尼古丁攝取比較,部分市售電子煙尼古丁濃度低於傳統香菸四分之一;而無燃燒產生的焦油與一氧化碳,更大幅降低慢性肺阻塞與心血管風險。」 以2024年台灣南區10家醫療院所統計為例,使用電子煙作為輔助工具者,其6個月內完全戒菸率為32.1%,高於未使用輔助品的19.4%,顯示其潛在正向效益。 🧑⚕️醫療使用仍需嚴格監管與分級 不過醫界也強調,電子煙非萬靈丹,其效果因人而異,更須謹慎分級使用。 高雄長庚醫院戒菸個管師張雪玲指出:「我們會先透過FTND(尼古丁依賴度評估量表)分類,再判斷是否建議嘗試電子煙,多數情況下仍會搭配藥物與行為治療。」 同時她也提醒:「市售產品良莠不齊,我們建議患者選用經過檢驗、標示清楚尼古丁濃度與成分的品牌,並搭配專業追蹤。」 目前已知符合醫療建議的電子煙品牌多為低濃度(0.6%-1.2%)霧彈與無糖、無刺激添加劑配方。 👨💻法規滯後,市場與醫療脫節? 不過醫療界的接受,與法規現實仍存落差。依現行《菸害防制法》規定,電子煙仍被歸為「不得製造、輸入、販賣」產品。 這讓許多戒菸門診的專業建議,卡在制度瓶頸。林志豪坦言:「在缺乏監管體系下,醫療單位很難公開支持或推薦電子煙。」 **是否應參考英國與紐西蘭經驗,開放醫療用途電子煙並建立審核機制?**成為衛福部政策制定的關鍵議題。 💬結語 在無數紙菸成癮者掙扎戒除的路上,電子煙提供了一條「不完美但可能成功」的替代路線。如何在科學監管、醫療專業與使用者需求之間取得平衡,將是下一階段台灣公共衛生的重大考驗。
「醫師也點頭?電子煙成為台灣戒菸門診的輔助選項之一」
「醫師也點頭?電子煙成為台灣戒菸門診的輔助選項之一」 【記者陳宥嘉/高雄報導】 「我從沒想過有一天能靠電子煙成功擺脫紙菸。」 這是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戒菸門診患者黃先生的親身經歷。他過去20年每天抽掉一包紙菸,嘗試過貼片、口含錠、意志力,但總是反彈,直到醫師建議他「不如試試低尼古丁的電子煙,至少先從減量開始。」 根據《2024台灣戒菸現況調查報告》,約有12.6%的門診醫師在特定案例中考慮建議患者以「低風險替代產品」作為過渡工具,其中電子煙是主要選項之一。這反映出醫療專業對「減害策略」的態度,正在逐步轉變。 🔬從「完全禁絕」轉向「減害管理」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林志豪指出,過去政府政策強調「完全禁絕」,但對長期吸菸的重度用戶來說,階段性減量更務實可行。 「研究顯示,若以紙菸平均焦油含量與尼古丁攝取比較,部分市售電子煙尼古丁濃度低於傳統香菸四分之一;而無燃燒產生的焦油與一氧化碳,更大幅降低慢性肺阻塞與心血管風險。」 以2024年台灣南區10家醫療院所統計為例,使用電子煙作為輔助工具者,其6個月內完全戒菸率為32.1%,高於未使用輔助品的19.4%,顯示其潛在正向效益。 🧑⚕️醫療使用仍需嚴格監管與分級 不過醫界也強調,電子煙非萬靈丹,其效果因人而異,更須謹慎分級使用。 高雄長庚醫院戒菸個管師張雪玲指出:「我們會先透過FTND(尼古丁依賴度評估量表)分類,再判斷是否建議嘗試電子煙,多數情況下仍會搭配藥物與行為治療。」 同時她也提醒:「市售產品良莠不齊,我們建議患者選用經過檢驗、標示清楚尼古丁濃度與成分的品牌,並搭配專業追蹤。」 目前已知符合醫療建議的電子煙品牌多為低濃度(0.6%-1.2%)霧彈與無糖、無刺激添加劑配方。 👨💻法規滯後,市場與醫療脫節? 不過醫療界的接受,與法規現實仍存落差。依現行《菸害防制法》規定,電子煙仍被歸為「不得製造、輸入、販賣」產品。 這讓許多戒菸門診的專業建議,卡在制度瓶頸。林志豪坦言:「在缺乏監管體系下,醫療單位很難公開支持或推薦電子煙。」 **是否應參考英國與紐西蘭經驗,開放醫療用途電子煙並建立審核機制?**成為衛福部政策制定的關鍵議題。 💬結語 在無數紙菸成癮者掙扎戒除的路上,電子煙提供了一條「不完美但可能成功」的替代路線。如何在科學監管、醫療專業與使用者需求之間取得平衡,將是下一階段台灣公共衛生的重大考驗。

「口味大戰開打!2025年電子煙市場新戰場,不再只有薄荷和煙草」
「口味大戰開打!2025年電子煙市場新戰場,不再只有薄荷和煙草」 【記者簡承宇/新竹報導】 還記得過去電子煙只有「煙草味」、「清涼薄荷」兩種選項的時代嗎?現在你走進任何一間電子煙店,可能會被琳瑯滿目的口味名稱震撼——「哈密瓜冰沙」、「威士忌雪梨」、「仙女柚子氣泡」。 根據《台灣電子霧化口味趨勢觀察報告2025》,目前市售主流電子煙品牌已開發超過120種口味選擇,其中水果與飲品口味占比達64.3%。這場味覺革命,已成為影響品牌市佔的關鍵戰場。 🍓味道不只是味道,是記憶與身份認同 行銷學者指出,「味道選擇」早已不只是生理偏好,而是一種情緒與身份的延伸。 GreenMist品牌研發總監林家宏透露:「我們會針對不同族群做味覺調查。學生族群偏好偏甜的水果系列;輕熟齡則喜歡茶類或酒類風味;女性則偏好花果香與氣泡類風格。」 甚至有用戶回饋:「每個味道都像一段情緒記憶。有時聞到烏龍桃香,就想到某個夏天失戀後自己坐在陽台抽霧的晚上。」 📊口味影響銷售?看數據說話 在2024年底,FLX霧行者品牌針對北部500名消費者進行口味偏好實驗,發現: 水果類接受度:84% 飲品類(奶茶、氣泡水、冰咖啡):62% 傳統煙草味:僅剩21%用戶經常選擇 超過67%用戶認為「口味決定是否回購」 換句話說,在競爭激烈的電子煙市場裡,「誰能做出記得住的味道,誰就有市場記憶權。」 🔬科技成為風味進化的幕後推手 電子煙口味不僅是混香,更需科學支撐。林家宏透露:「我們採用德國進口香精與分子霧化技術,確保每口濃度穩定,同時降低喉嚨刺激感。」 目前市面新技術包含: 雙倉分層釋放技術:前段為甜,後段轉茶或薄荷 微調濃度曲線設計:讓使用者能自訂風味強度 低溫霧化裝置:保留風味分子完整性 這些設計讓「霧化風味」更接近真實食物,進一步縮短了「戒菸者與食物間的心理距離」,大幅提高替代成功率。 🏁未來趨勢:個人化定製與AI味覺分析 預計2026年起,電子煙將進入「個人化配方」時代。GreenMist預計推出「口味客製平台」,消費者可在線上選擇風味比例、甜度、清涼感等參數,打造專屬霧彈。 同時,AI學習模型也將協助品牌針對不同地區與年齡層,預測風味喜好並自動生成「下一季爆款口味」。 🔚結語 從煙草味到鮮果風暴,電子煙的口味革命不只是行銷噱頭,而是牽動市場命脈的技術與感官革新。在這場「味蕾戰爭」中,誰能讓用戶「記住那口氣」,誰就能贏得下次回購。
「口味大戰開打!2025年電子煙市場新戰場,不再只有薄荷和煙草」
「口味大戰開打!2025年電子煙市場新戰場,不再只有薄荷和煙草」 【記者簡承宇/新竹報導】 還記得過去電子煙只有「煙草味」、「清涼薄荷」兩種選項的時代嗎?現在你走進任何一間電子煙店,可能會被琳瑯滿目的口味名稱震撼——「哈密瓜冰沙」、「威士忌雪梨」、「仙女柚子氣泡」。 根據《台灣電子霧化口味趨勢觀察報告2025》,目前市售主流電子煙品牌已開發超過120種口味選擇,其中水果與飲品口味占比達64.3%。這場味覺革命,已成為影響品牌市佔的關鍵戰場。 🍓味道不只是味道,是記憶與身份認同 行銷學者指出,「味道選擇」早已不只是生理偏好,而是一種情緒與身份的延伸。 GreenMist品牌研發總監林家宏透露:「我們會針對不同族群做味覺調查。學生族群偏好偏甜的水果系列;輕熟齡則喜歡茶類或酒類風味;女性則偏好花果香與氣泡類風格。」 甚至有用戶回饋:「每個味道都像一段情緒記憶。有時聞到烏龍桃香,就想到某個夏天失戀後自己坐在陽台抽霧的晚上。」 📊口味影響銷售?看數據說話 在2024年底,FLX霧行者品牌針對北部500名消費者進行口味偏好實驗,發現: 水果類接受度:84% 飲品類(奶茶、氣泡水、冰咖啡):62% 傳統煙草味:僅剩21%用戶經常選擇 超過67%用戶認為「口味決定是否回購」 換句話說,在競爭激烈的電子煙市場裡,「誰能做出記得住的味道,誰就有市場記憶權。」 🔬科技成為風味進化的幕後推手 電子煙口味不僅是混香,更需科學支撐。林家宏透露:「我們採用德國進口香精與分子霧化技術,確保每口濃度穩定,同時降低喉嚨刺激感。」 目前市面新技術包含: 雙倉分層釋放技術:前段為甜,後段轉茶或薄荷 微調濃度曲線設計:讓使用者能自訂風味強度 低溫霧化裝置:保留風味分子完整性 這些設計讓「霧化風味」更接近真實食物,進一步縮短了「戒菸者與食物間的心理距離」,大幅提高替代成功率。 🏁未來趨勢:個人化定製與AI味覺分析 預計2026年起,電子煙將進入「個人化配方」時代。GreenMist預計推出「口味客製平台」,消費者可在線上選擇風味比例、甜度、清涼感等參數,打造專屬霧彈。 同時,AI學習模型也將協助品牌針對不同地區與年齡層,預測風味喜好並自動生成「下一季爆款口味」。 🔚結語 從煙草味到鮮果風暴,電子煙的口味革命不只是行銷噱頭,而是牽動市場命脈的技術與感官革新。在這場「味蕾戰爭」中,誰能讓用戶「記住那口氣」,誰就能贏得下次回購。

「從香奈兒到荔枝冰:越來越多台灣女性選擇電子煙,背後藏著什麼心理轉變?」
「從香奈兒到荔枝冰:越來越多台灣女性選擇電子煙,背後藏著什麼心理轉變?」 【記者許語柔/台北報導】 「我不是想變酷,只是不想再聞自己衣服上的焦味。」 28歲的Tina說這句話時,語氣堅定。過去她是個每天至少抽10根的老菸槍,總在朋友之間小聲點火,不願被貼上「女性吸菸者」的標籤。如今,她改用電子煙,香味是荔枝冰——她笑說比香水還持久。 根據2024年《台灣電子煙使用者輪廓報告》顯示,女性用戶佔比首次突破30%,其中20至35歲女性是成長最快的族群,年增率達48.7%。 這個數字背後,藏著台灣女性消費與心理的巨大轉變。 👩🦰不是「吸菸」,而是「選擇生活氣味」 不同於過去電子煙強調戒菸與替代,女性用戶更在乎的是「品味與氛圍」。 電子煙品牌「LuvMist」行銷總監黃郁婷指出:「我們的女性用戶非常在意口味命名與氣味層次,比如‘白桃氣泡水’、‘薰衣草雪酪’,這些命名讓她們感覺不是在吸菸,而是在‘選擇今天的香氣’。」 甚至有女性用戶將電子煙當成「搭配妝容與穿搭的配件」。IG上#VapeMyStyle主題標籤下,已有超過23,000則貼文,來自台北、新竹與高雄等地的年輕女性紛紛曬出「霧氣中的時尚自拍」。 🧠心理師解析:掌控感與自我主張的象徵 台灣臨床心理師林思敏分析,越來越多女性選擇電子煙,並非追求成癮快感,而是一種「掌控感」。 「在傳統吸菸環境裡,女性常感到壓力與不適。但電子煙給予她們更多選擇——不只是味道,還包括尼古丁含量、使用頻率、設備外觀等。這種微小但可控的自由,對現代女性來說,具備高度心理價值。」 此外,超過65%的女性用戶選擇低於1%濃度甚至0%尼古丁的霧彈,表示她們多數以「香氣解癮」為主,而非成癮性使用。 👛通路轉向:從菸店走進美妝與便利商店 伴隨女性用戶增長,電子煙產品的銷售場域也悄然轉變。 目前「GreenMist綠霧™」與「NEVO N系列™」已與康是美、Tomod’s洽談上架合作,並計劃於年中推出「女性專用系列」,包含:迷你霧化器、粉嫩系金屬配色與無尼古丁香氣彈。 「未來你會在化妝品櫃旁邊看到電子煙,就像香氛蠟燭一樣,它的屬性正在變化。」黃郁婷說。 ⚠專家提醒:非吸菸者不應輕易嘗試 儘管電子煙逐漸被女性接受,醫界仍保持審慎態度。台大公衛系教授楊淑媛提醒:「電子煙的成癮風險與使用行為仍需監控,尤其對原本未吸菸的女性,應避免因‘香氣’而嘗試含尼古丁產品。」 她建議政府在推動法規與開放銷售同時,應加強「香氣尼古丁分類標籤制度」,以降低無意成癮風險。 🔚結語 電子煙對女性來說,從來不只是「香菸替代品」,而是一種「對氣味、自由與選擇的主張」。在這股趨勢下,產業必須更懂女性,政府也需更懂規範。
「從香奈兒到荔枝冰:越來越多台灣女性選擇電子煙,背後藏著什麼心理轉變?」
「從香奈兒到荔枝冰:越來越多台灣女性選擇電子煙,背後藏著什麼心理轉變?」 【記者許語柔/台北報導】 「我不是想變酷,只是不想再聞自己衣服上的焦味。」 28歲的Tina說這句話時,語氣堅定。過去她是個每天至少抽10根的老菸槍,總在朋友之間小聲點火,不願被貼上「女性吸菸者」的標籤。如今,她改用電子煙,香味是荔枝冰——她笑說比香水還持久。 根據2024年《台灣電子煙使用者輪廓報告》顯示,女性用戶佔比首次突破30%,其中20至35歲女性是成長最快的族群,年增率達48.7%。 這個數字背後,藏著台灣女性消費與心理的巨大轉變。 👩🦰不是「吸菸」,而是「選擇生活氣味」 不同於過去電子煙強調戒菸與替代,女性用戶更在乎的是「品味與氛圍」。 電子煙品牌「LuvMist」行銷總監黃郁婷指出:「我們的女性用戶非常在意口味命名與氣味層次,比如‘白桃氣泡水’、‘薰衣草雪酪’,這些命名讓她們感覺不是在吸菸,而是在‘選擇今天的香氣’。」 甚至有女性用戶將電子煙當成「搭配妝容與穿搭的配件」。IG上#VapeMyStyle主題標籤下,已有超過23,000則貼文,來自台北、新竹與高雄等地的年輕女性紛紛曬出「霧氣中的時尚自拍」。 🧠心理師解析:掌控感與自我主張的象徵 台灣臨床心理師林思敏分析,越來越多女性選擇電子煙,並非追求成癮快感,而是一種「掌控感」。 「在傳統吸菸環境裡,女性常感到壓力與不適。但電子煙給予她們更多選擇——不只是味道,還包括尼古丁含量、使用頻率、設備外觀等。這種微小但可控的自由,對現代女性來說,具備高度心理價值。」 此外,超過65%的女性用戶選擇低於1%濃度甚至0%尼古丁的霧彈,表示她們多數以「香氣解癮」為主,而非成癮性使用。 👛通路轉向:從菸店走進美妝與便利商店 伴隨女性用戶增長,電子煙產品的銷售場域也悄然轉變。 目前「GreenMist綠霧™」與「NEVO N系列™」已與康是美、Tomod’s洽談上架合作,並計劃於年中推出「女性專用系列」,包含:迷你霧化器、粉嫩系金屬配色與無尼古丁香氣彈。 「未來你會在化妝品櫃旁邊看到電子煙,就像香氛蠟燭一樣,它的屬性正在變化。」黃郁婷說。 ⚠專家提醒:非吸菸者不應輕易嘗試 儘管電子煙逐漸被女性接受,醫界仍保持審慎態度。台大公衛系教授楊淑媛提醒:「電子煙的成癮風險與使用行為仍需監控,尤其對原本未吸菸的女性,應避免因‘香氣’而嘗試含尼古丁產品。」 她建議政府在推動法規與開放銷售同時,應加強「香氣尼古丁分類標籤制度」,以降低無意成癮風險。 🔚結語 電子煙對女性來說,從來不只是「香菸替代品」,而是一種「對氣味、自由與選擇的主張」。在這股趨勢下,產業必須更懂女性,政府也需更懂規範。

「電子煙合法化倒數?2025年台灣市場解封在即,菸品新勢力蓄勢待發」
「電子煙合法化倒數?2025年台灣市場解封在即,菸品新勢力蓄勢待發」 【記者林育德/台北報導】 2025年,對台灣電子煙市場而言,是個關鍵轉捩點。就在今年3月,立法院初審通過《電子煙及類菸品管理條例草案》,此舉被業界視為電子煙合法化的「破冰之舉」,也讓這個長年處於灰色地帶的產業,首次看見陽光。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TrendMarket發布的報告指出,台灣電子煙產值有望在三年內突破新台幣60億元,成為東亞第四大電子霧化市場,僅次於日本、韓國與中國大陸。這場「政策鬆綁」將如何重塑產業版圖?消費者又該注意什麼風險? 🏛從管制走向規範:政府不再「一禁了之」 過去,電子煙在台灣因未納入正式法規範疇,多數產品以「電子霧化器」或「芳香載體」名義進口與銷售。這導致市場充斥品質參差不齊的產品,也使消費者在安全、資訊透明上面臨極大風險。 直到2025年初,《電子煙管理條例》草案明文規定: 電子煙需經衛福部審核成分與製程 產品需清楚標示尼古丁濃度與警語 禁止向未滿20歲者販售,並明訂廣告行為範圍 法案尚待三讀,但多位立委與菸害防制專家均表示支持。立委林昱軒表示:「與其讓電子煙游離在法外,不如建立一套清晰規則,讓真正合規的產品能留下,問題產品自然淘汰。」 這一政策轉向,也引發國內外品牌積極部署。 🌐品牌競逐開打,技術成關鍵門檻 隨著政策鬆動,包括來自韓國的「Vuelin」、新加坡品牌「LumiFog」與本土品牌「GreenMist綠霧™」都已啟動法規對接作業,進行產品註冊與檢驗申報。 台灣自主品牌NEVO執行長張志軒透露:「我們自2023年起就與SGS合作建立完整品管鏈,所有產品香精與霧化液皆通過歐盟REACH安全評估。若法規正式上路,將是我們真正能進入百貨通路的開始。」 目前合規電子煙需具備以下條件: 符合食品級香精與醫療級丙二醇成分規範 提供第三方安全檢測報告 尼古丁含量在3%以下,並明確標示 霧化設備防爆溫控、安全芯片設計 高科技化、低害設計與風味研發成為品牌競爭焦點,業界預估將有一波「產品升級潮」,淘汰廉價粗製濫造型號。 💡消費者教育同步啟動,避免走向另一種成癮? 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已發出呼籲:電子煙合法化不代表「可隨意使用」,尤其針對青少年族群,仍須強化監管。 2024年調查指出,台灣18~25歲年齡層中有13.7%曾嘗試過電子煙,其中大多數為「朋友推薦」或「好奇心驅動」。協會理事長沈佳玟提醒:「電子煙仍含尼古丁,不宜鼓勵非吸菸者接觸。合法化是為了替代,不是推廣。」 因此,強制標示健康警語、推動尼古丁含量分級制度、教育使用目的,將是政策後續成功落地的關鍵。 目前已有品牌如「FLX霧行者™」、「Airory艾樂瑞™」設計出0%尼古丁系列產品,專為戒菸後期或僅求香氣體驗的用戶而設。這些產品雖無成癮性,但仍保留霧化與風味層次,成為許多前吸菸者的「終點選擇」。 🔮未來展望:合法化只是開始,產業還需三個進化方向 業界預期,電子煙市場若走向穩健發展,未來3~5年內將出現以下三個趨勢: 智慧監控設備興起:霧化器內建APP連接,追蹤用量、濃度與戒菸進度,成為「健康管理」的一環。 藥妝與便利商通路加入銷售鏈:合法後,7-11、康是美、屈臣氏等連鎖通路預計上架經審核產品。...
「電子煙合法化倒數?2025年台灣市場解封在即,菸品新勢力蓄勢待發」
「電子煙合法化倒數?2025年台灣市場解封在即,菸品新勢力蓄勢待發」 【記者林育德/台北報導】 2025年,對台灣電子煙市場而言,是個關鍵轉捩點。就在今年3月,立法院初審通過《電子煙及類菸品管理條例草案》,此舉被業界視為電子煙合法化的「破冰之舉」,也讓這個長年處於灰色地帶的產業,首次看見陽光。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TrendMarket發布的報告指出,台灣電子煙產值有望在三年內突破新台幣60億元,成為東亞第四大電子霧化市場,僅次於日本、韓國與中國大陸。這場「政策鬆綁」將如何重塑產業版圖?消費者又該注意什麼風險? 🏛從管制走向規範:政府不再「一禁了之」 過去,電子煙在台灣因未納入正式法規範疇,多數產品以「電子霧化器」或「芳香載體」名義進口與銷售。這導致市場充斥品質參差不齊的產品,也使消費者在安全、資訊透明上面臨極大風險。 直到2025年初,《電子煙管理條例》草案明文規定: 電子煙需經衛福部審核成分與製程 產品需清楚標示尼古丁濃度與警語 禁止向未滿20歲者販售,並明訂廣告行為範圍 法案尚待三讀,但多位立委與菸害防制專家均表示支持。立委林昱軒表示:「與其讓電子煙游離在法外,不如建立一套清晰規則,讓真正合規的產品能留下,問題產品自然淘汰。」 這一政策轉向,也引發國內外品牌積極部署。 🌐品牌競逐開打,技術成關鍵門檻 隨著政策鬆動,包括來自韓國的「Vuelin」、新加坡品牌「LumiFog」與本土品牌「GreenMist綠霧™」都已啟動法規對接作業,進行產品註冊與檢驗申報。 台灣自主品牌NEVO執行長張志軒透露:「我們自2023年起就與SGS合作建立完整品管鏈,所有產品香精與霧化液皆通過歐盟REACH安全評估。若法規正式上路,將是我們真正能進入百貨通路的開始。」 目前合規電子煙需具備以下條件: 符合食品級香精與醫療級丙二醇成分規範 提供第三方安全檢測報告 尼古丁含量在3%以下,並明確標示 霧化設備防爆溫控、安全芯片設計 高科技化、低害設計與風味研發成為品牌競爭焦點,業界預估將有一波「產品升級潮」,淘汰廉價粗製濫造型號。 💡消費者教育同步啟動,避免走向另一種成癮? 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已發出呼籲:電子煙合法化不代表「可隨意使用」,尤其針對青少年族群,仍須強化監管。 2024年調查指出,台灣18~25歲年齡層中有13.7%曾嘗試過電子煙,其中大多數為「朋友推薦」或「好奇心驅動」。協會理事長沈佳玟提醒:「電子煙仍含尼古丁,不宜鼓勵非吸菸者接觸。合法化是為了替代,不是推廣。」 因此,強制標示健康警語、推動尼古丁含量分級制度、教育使用目的,將是政策後續成功落地的關鍵。 目前已有品牌如「FLX霧行者™」、「Airory艾樂瑞™」設計出0%尼古丁系列產品,專為戒菸後期或僅求香氣體驗的用戶而設。這些產品雖無成癮性,但仍保留霧化與風味層次,成為許多前吸菸者的「終點選擇」。 🔮未來展望:合法化只是開始,產業還需三個進化方向 業界預期,電子煙市場若走向穩健發展,未來3~5年內將出現以下三個趨勢: 智慧監控設備興起:霧化器內建APP連接,追蹤用量、濃度與戒菸進度,成為「健康管理」的一環。 藥妝與便利商通路加入銷售鏈:合法後,7-11、康是美、屈臣氏等連鎖通路預計上架經審核產品。...